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尤其是下雨天。本文将详细介绍下雨天种植大豆的一些常见病害,以及大豆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损害幼苗、叶子和谷物。随着真叶展开,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叶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隐约可见的黄绿色星斑,继而变成褐色,叶背有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附着灰白色菌丝层,菌丝层含有大量致病性卵孢子。每年6月中下旬发病,7-8月为高峰期,多雨年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抗病品种,选种,剔除病谷,实行2-3年轮作。 2.药物控制。拌种时使用 40% 乙基膦可湿性粉剂或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5% 的种子重量。田间发生病害时,可用磷酸乙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喷药40公斤左右。
二、大豆灰霉病是由大豆尾孢菌引起的常见病害。灰斑病主要影响大豆叶片。病斑开始为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褐色边缘,中间呈灰色或灰褐色一些常见狗病防治,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密布着灰霉病。当斑点严重时,叶子上布满斑点,这些斑点相互融合,使叶子变干。防治方法:1.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2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液100g; 3.亩用80%多菌灵超细粉50-60克; 4.Mu 使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100 克。 5.Mu-use 40% Medicarb Suspension 100ml。喷洒时间应选择晴天早上6-10点一些常见狗病防治,晴天下午3-7点。喷完后,遇雨应重新喷一遍。
三、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主要侵染成虫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豆荚和种子。病粒长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成虫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绿色圆形斑点,逐渐发展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点,故又称蛙眼病。后期也可能形成不规则病变。叶片受潮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部位密布着灰霉病,是真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遍及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萎脱落。茎点呈梭形或椭圆形,荚点呈圆形或椭圆形。因为豆荚有毛,所以不容易看到霉层。种子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防治方法:1.在苗期比较潮湿多雨的地区,用50%复美双或50%多菌灵追肥,每100公斤种子施0.3公斤; 2.对于病害品种,在种植密集的豆田,在病害初期或豆荚、籽粒易病害时喷施,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物为40%多菌灵凝胶混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加水80-100公斤,喷洒。根据病情发展,间隔7-10天喷2-3次。
四、大豆菌核病菌核病菌多从植物主茎的中下枝开始。病斑呈水浸状,不规则,浅褐色或近白色,可围绕茎干上下蔓延,病害部位常在病害部位之上枯萎,还可引起茎干折断。患部潮湿时,长出絮状的白色菌丝体,其上产生黑鼠粪样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据其空间。 在随后的干燥过程中,茎皮层被纵向撕裂。叶片受损时,呈深蓝色浸水、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防治方法:1.病区应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或邻作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效果明显。 2.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在豆垄封堵前及时耕地,注意排水防涝。 3.从种子中去除混合菌核。 4.菌核发芽入土至子囊盘形成高峰后,在土壤表面喷洒50%菌核可湿性粉剂,或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0%菌核可湿性粉剂,但病后喷洒植物表面效果较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hedu,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du.net/xgyl/2022/06/15/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