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作协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李兰妮,1981年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创作长篇纪录片《荒野无人》 ——《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我厌倦了——狗周乐乐医生和患者李兰妮》。
2015年,经历了3次淋巴瘤切除手术、患重度抑郁症十余年的李兰妮,下定决心要住进精神病院。 2021年,李兰妮的新书《狂野的气息——我在精神病院的日子》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新书的线上发布会上,李兰妮这样解释书名:“住在精神病院里,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助感,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或怎么出去。后来查了字典,发现‘荒地’是一片荒地,不太适合人居住。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就像置身于荒野之中,而这这片土地也算荒野,我也看到了中国最早尝试做精神疾病教育和治疗的医生,有志于用灵魂之光照亮病人的路,被称为‘荒野之光’。”
从 2003 年到 2008 年,李兰妮经历了抑郁症的发作期、平静期、复发期和休息期。 2008年,她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荒野无人——抑郁症患者的心灵档案》,详细记录了与抑郁症作斗争、走出绝望的心灵之旅。文学评论家、出版人潘凯雄是该书的最终主编。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遇到这样的作者和这样的主题是一种幸运。”
“没想到反应这么多,尤其是看到网上很多年轻患者说终于有人发声了。”对于李兰妮来说,她的首部抑郁症作品发表后的反应出人意料,“原来很多人都不敢说。”
“我也有羞耻感,不敢说出来,缺乏自救意识。当时我的朋友、出版商、编辑、作家都支持我,很多积极的力量帮助了我。”李兰妮说,她的主治医生盛告诉她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相关机构与哈佛大学等国际机构合作开展了一个项目,让不怕耻辱的抑郁症患者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说“我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研究认为,在镜头前公开说出这句话是心理恢复的先决条件。
“对于‘精神病院’四个字,大多数人会觉得一是有一种神秘感,二是有一种恐惧感。”在抗击复发性抑郁症近20年的过程中,李兰妮说大量的公开讲座,参加电视节目,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并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 “如果我不救自己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我怎么救别人?我拿什么来救别人?我总是告诉别人,要吃药,要住院。后来,我仔细问自己:你真的敢住院吗?” ?”
自救和救人的双重力量促使李兰妮作为病人先后进入广州惠爱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在《荒野之光》中,她记录了住院的过程和对精神病院的观察,对精神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思考,粗略梳理了世界精神病学史上的重要节点和中国精神病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也澄清了精神疾病领域的各种误解。
“读这本书很亲切,因为它写的是我们周围每天服务的人。”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教授黄月琴曾组织我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感谢(李)兰妮这样敢于站出来用自己的个人为精神病人发声的经验和经验。这种工作有同伴教育的效果,大家可以感同身受,可能比医生专家说的更有用。”
“如果说《荒野大镖客》更多的是讲述精神病患者的孤独,那《荒野之光》则更进一步,让人看到了希望。”同样患有抑郁症的媒体人张晋在《穿越:抑郁症的治愈笔记》等作品中写道,“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改善,其次是心理治疗,第三是社会支持。这三个系统缺一不可。是的。精神疾病的人,尤其是重度抑郁症的人,没有一个是容易的。坚持是极其重要的,或许有坚持的方法。如何坚持?就是看到希望和光。”
潘凯雄形容李兰妮的作品是一本真正的人生之书。 “整个写作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过程,所造成的情绪波动对个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
“我现在知道如何自救了,我望着光明,也看到了黑暗,但我知道我终究会穿越黑暗,光明就在前方。”李兰妮说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hedu,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du.net/xgyl/2022/05/04/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