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狗一直被用作管家,直到近代,宠物狗才逐渐流行起来。然而,宠物狗这个词现在并不是唯一的。在我国盛世的唐朝,狗已经进了家门,把它们当作宠物狗养起来。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强大的朝代。 “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富贵、富强、自信、威严”是唐代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里,经济自信、政治自信、军事自信直接催生了文化自信。也正是因为这份自信,他才敢于开放和包容。
在唐代以前,狗主要用于家务或食物。猪、马、牛、羊、鱼、鸟、兽,各有各的用途。很少有人会为了玩耍而养它们。但到了唐代,宠物文化蓬勃发展,狗成为达官贵人的流行宠物,进而传播到全社会。不只是狗,在唐人的眼里外国人养狗和小孩睡,从老虎、大象到小蟋蟀、小鱼,什么都可以玩。
唐代宠物文化为何突然蓬勃发展?唐代的狗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唐代养狗的方法有哪些?让我们走进繁荣自信的大唐,一一探寻。
全文共3500字,阅读时间8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01
盛唐的宠物文化与频繁的对外交流密不可分:鹰犬进贡,远至四夷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的版图虽然不是最大的,但它所散发出的自信却是最耀眼的。唐朝是唯一没有修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天子在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后,被四夷四族尊为天上的可汗,真正投降了四海。
文化总是与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唐朝的经济繁荣对外国人来说也是非常高的。接纳和包容外人的态度,促使外商在唐代做生意。许多西域商人直接在洛阳开店,销售国外的香料、珠宝等奇物,同时从中国带回茶叶和陶瓷。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专门开设海关对外国物品征收“关税”,这对当时的政府来说是一笔巨额收入。
经济的发展直接让大多数人的生活“小康”了,富裕的生活也影响着政治。可以从外国人身上积累更多的财富,也可以在国外学习到奇怪有趣的东西。为什么不做呢?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唐代社会:自信而充满活力的唐代人与周边国家的人们交流,乐于向他们介绍他们引以为豪的茶叶、陶瓷、丝织品等。老外,有兴趣探索这些说话怪、穿怪、吃怪的老外。如果你喜欢外国的东西,那就买吧。反正我们有钱。外国喜欢我们的东西。好吧,你来了。无论如何,我们有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异物源源不断地传入唐朝。宠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唐人养什么宠物?猫狗基本都是标配,选择也比较多。简单划分,可分为宫廷宠和民间宠。这足以说明养宠物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风气。
宫廷宠的来源比民间宠要广泛得多。地方贡品、私人捐赠和邻国贡品是主要来源。当皇帝作为天上的可汗对各种动物表现出兴趣时,世界各地的官员开始提供宠物。
当时国内的贡品主要以孔雀、鹦鹉等鸟类为主。一些珍稀鸟类是从国外进贡的,如临沂的五彩鹦鹉、托查罗的鸵鸟、南天柱的太阳鸟。然而,来自国外的贡品最多的是大象、犀牛和羚羊等动物。
贞观年间,据《新唐书》记载:“鹰犬之贡,远达四夷。”英芳,后成立马厩办、太普寺、藏内留仙等机构,饲养管理宠物。
自然而然,民宠不像宫廷里的那样霸道稀有。当时的民间宠物主要是猫、狗和鸟,它们在野外被自己捕获或相互赠送。那时有个宠物市场,诗人王健在诗中提到:“主人的小姑娘不惜重金买了一只鹦鹉,独自怜惜她。”
连宠物市场也出现了,可见唐代人养宠物,盛行。
↑繁华的西城长安
其中,狗也从看门人变成了宠物。唐代以前,家家户户也养狗,但当时主要用于看家和打猎。那么唐代的狗和以前的狗有什么区别呢?它是如何上升到宠物领域的?
02
唐代人喜欢养什么样的狗作为宠物狗?北京人从此开始出现
古代没有那么多种类的狗。即使在开放的唐朝,也没有像萨摩耶和拉布拉多这样的狗。当时主要按照狗的作用来划分,一种是陪人的宠物,一种是会打猎的猎犬,一种是守门的“看门狗”。
五芳的狗场养着猎犬。唐朝是个武术家,喜欢打猎。打猎时,他们带来了一只猎犬。从墓中出土的陶俑来看,当时的猎犬也被称为“瘦狗”,嘴尖、腰细、腿长。
然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喜欢一只叫做“福龙狗”的狗。
《旧唐书·高昌传》记载:文泰七年供犬一公一公,高六寸,长一尺多,非常聪明,能拖马拖烛,云从伏龙国出来。在中国,有一种福隆犬,从那时起就一直存在。
周放的《簪子》描绘了两个宫女戏弄一条狗。这条狗就是福龙狗。
↑《簪子里的女人》周放
唐玄宗与贵妃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有一段关于狗的趣闻,叫做“康宇乱”。
《酉阳杂祖》记载:“去年夏天,我与太子下棋,命何怀之独自弹琵琶,贵妃站在棋盘前观看。快要输了,贵妃把康国的儿子放在座位边上,儿子是最后一局外国人养狗和小孩睡,大乱,大喜。”
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子下棋,让何怀之弹琵琶,杨贵妃则在一旁观看。然后眼看着唐玄宗连输几局,这场比赛就要输了。杨贵妃放出《康国子子》,让它在棋盘上跑。棋盘大乱的时候,看不到唐玄宗要输了,唐玄宗很高兴。
这里的“康国子”原是从高昌引进的,是唐玄宗年间唐国捐献的。
关于“伏龙狗”,陈寅恪先生的《唐朝政史稿》中提到:“太真外传”有康国礼子的记载,即所谓的“北京狗”今天被外人称为“北京狗”。是“哈哈狗”。所以,这只“福隆犬”,在中国经过数百年的杂交进化,就是今天的北京人。
唐诗中多次提到“一儿”:
王娅《宫词》第13期:白雪児刷地,习惯睡在红毯上不惊。深宫有谁,唯有金杰吠晚莺莺。
《醉少爷》:门外的狂吠知道是萧浪之。断袜下香阶,今夜仇人醉。他能够进入长袍,但拒绝脱下长袍。醉是因为醉了,比一个人睡还要醉。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胞胎”。图中,孩子抱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卷毛小狗,脸色很尖。
唐元氏奖墓的壁画中还有一个小孩牵狗的形象。这只狗很小,耳朵很小,朝人跑去。这两幅画中的狗形象与《康国利子》的形象十分相似。
《二三在一起》中孩子们与“康果丽子”玩耍的场景表明,这种宠物狗不仅存在于宫女中,还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
从这个角度来看,唐朝不仅看狗看家打猎的能力,而且把狗当成伴侣,就像今天的大多数人一样。每个家庭都有宠物,大多数人都有宠物狗。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宠物吗?狗、猫和鸟,大多数人都会养宠物来陪伴他们。
当宠物狗和人生活在一起时,人和狗之间就会发生冲突。针对这些矛盾,唐朝专门制定了法律加以规范,这些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
03
专门为狗定制法律,从根本上规范狗的行为
一旦动物成为宠物,它对人们的意义就不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还有其他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冲突在所难免。人偷狗、狗伤人,都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唐朝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养犬管理制度。
《补唐令杂令》第33条,《畜产入人》:“咬人者,断耳”。对于咬人的狗,作为惩罚,两只耳朵都被割掉了。
《唐律》:“因不挂旗不杀狂犬而杀人伤人者,视为过失,过失者,按其罪责赎罪。”该条具体规定,养犬人因看护不当造成犬只伤人的,应当按罪赔偿。如果再有伤人事件,人狗都要受罚,狗要被杀。
对于故意让自己的狗咬人的狗主人,《唐律》有规定:“所以让令杀人”,意思是狗和野生动物可以抵抗和咬人。等待。政府会根据被咬者的尊严来增加或减少犯罪。狗主人在一个月内对受伤人员的伤害负责。若伤者因伤致死,狗主人将依罪论处。
最后一条规定是兽医对狗进行治疗并被咬伤。如果狗主人花钱,他不负责;如果他不付款,他必须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狗咬人的规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定,人与狗才能和谐相处。
但是,唐朝关于狗的法律的规定不仅是为了保护人,而且对狗的饲养也有明确的规定。统治者为了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虐待、遗弃和养殖不当的问题,直接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这些规定还保证了狗的生命。
《唐禄书仪》中关于狗的规定细得惊人,可见当时人们的豁达和唐人对宠物的关心。在他们眼里,宠物不仅仅是玩物,更是生命。狗咬人,狗和主人一起被追究,这也说明了唐朝尊狗,克制人。
“宠物狗”的概念产生于唐代,与当时的国力强盛、思想开明密不可分。唐代养宠文化的兴起,直接使得宠物在后世社会更加流行。直到现代社会,养宠物已经非常流行,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不过,唐代养宠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唐代的养宠法,从养狗就可以看出来。难怪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或许唯一可惜的是,北京人的血统已经逐渐失传,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传统的北京人了。
深入宠物知识,宠物科普,记得点击关注。
扫描二维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hedu,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du.net/lybk/2022/08/02/8884.html